◇ 文物编号:10894
◇ 藏品名称:金饼
◇ 历史年代:西汉
◇ 藏品尺寸:直径6.2-6.5、厚0.6-0.7厘米
◇ 藏品来源:徐州簸箕山一号汉墓
金饼为不规则圆饼状,正面凹,有明显的捶揲痕迹,正面上方有竖行隶书“巨吉上口”四字。背面边缘处钤有一小方形印戳,钤二字,字文不清。重247.5克。
汉代的黄金铸币有两种:一种为类似圆台体、中部空、上部开口,略呈杯形的黄金铸块,通常称作“马蹄金”。另一种就是类似簸箕山一号墓出土的这种扁圆饼状的黄金铸块,称作“麟趾金”,俗称金饼。《尔雅·释器》:“黄金谓之璗,其美者谓之谬,……饼金谓之钣。”因此,金饼也可称作钣,通作版。“麟趾金”名称始于汉武帝太始二年(公元前95年)。《汉书·武帝纪》载:“太始二年,诏日:‘有司议日,往者朕郊见上帝,西登陇首,获白麟以馈宗庙,渥洼水出天马,泰山见黄金,宜改故名。今更黄金为麟趾褭蹏以协瑞焉。”’考古发掘资料显示,西汉较流行用金饼或象征金饼的陶饼随葬的习俗:徐州铜山龟山一号崖洞墓出土金饼2枚,直径6.2厘米,重207.6克,陶饼600多枚。驮篮山楚王墓出土有大量的陶饼。北洞山楚王墓出土陶饼2枚,直径分别为4.7和5厘米。龟山楚王墓出土有较多的陶饼,直径约6.4厘米。河北满城中山靖王刘胜墓后室棺床南侧东部的漆盒里出土金饼40枚,直径多小于3厘米,此外该墓还出土石饼2枚、陶饼2枚。刘胜妻窦绾墓中室出土金饼29枚,直径多小于3厘米。广西贵县罗泊湾二号汉墓出土金饼1枚,直径5.5厘米,重239克。河北定县中山怀王刘修墓墓主尸身右侧出土小金饼40枚,墓主两腋间夹有大金饼2块。山东长清双乳山济北王刘宽墓出土金饼20块,其中19枚大金饼出土于玉枕南侧,直径约6.2—6.6厘米,平均重量220.482克,1枚小金饼直径3.2厘米,重66.5克。还有其他地区出土金饼的墓葬,在此不再一一列举。由于徐州驮篮山、北洞山和龟山楚王墓都严重被盗扰,既出土象征金饼的陶饼,不排除原来随葬有金饼的可能性。
已出土的金饼表明,汉代金饼尺寸和重量均不一致,大者直径多为5—6.6厘米,小者直径约3厘米。有的大金饼或陶饼上标刻有“一斤”、“令之一斤”、“令一”等符号,目前学界公认这些符号应为“麟趾”、“麟趾一斤”的缩写或简写。朱活先生经考证后认为:“汉代较大的金饼1枚为1斤,1斤值万钱。”以金饼随葬无疑是为了彰显墓主人生前拥有的丰厚财富,保证其阴间生活所需。但客观上,数量众多的金饼出土,也为我们研究汉代的货币政策、钱币流通以及西汉中央王朝与各诸侯王国之间的关系等提供了丰富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