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汉文化学术资源网
您浏览位置 - 首页 - 典藏 - 典藏精品
典藏精品

铜釜甑
文物信息

◇ 文物编号:9676

◇ 藏品名称:铜釜甑

◇ 历史年代:西汉

◇ 藏品尺寸:通高44.5厘米;釜高27、腹径38厘米;甑高20.5、口径34厘米

◇ 藏品来源:徐州羊鬼山陪葬坑

文物介绍

      这套铜釜甑的铜釜直领,圆鼓腹,圜底。腹上部有对称鼻钮,每钮各穿有一圆环,腹中部有长方形扁平鋬四个。铜甑侈口,平折沿,颈稍内束,腹部斜直下收,腹上有对称鼻钮,每钮各穿一圆环,与铜釜上的环形状一致。甑底部有圆形箅,箅上有孔。

      釜、甑是汉代蒸食的常用炊器,前身是商周以来使用的鬲、甑合体之甗。一般釜用来承甑,用以煮水,甑则用来蒸食物。汉代,由于炉灶的普及,使得三足器在蒸煮用具中退居次要地位,甗也被釜、甑所替代。汉代也偶尔发现有把鼎和甑配合使用的,还应当称作颇。但是,汉代也有把釜、甑称作鬲、甗的,湖北云梦大坟头一号墓出土的遣策中就记有“金鬲、甗”,实际上指的就是一套铜釜、甑。此外,陕西咸阳茂陵一号无名冢一号陪葬坑出土的铜甑上刻铭“阳信家鏖颇”,这里甑自名为?。《说文·瓦部》云:“甑,觑也。”说明汉代人称甑为甗相当普遍,但此时的“甗”与商周时期“甗”的含义已相去甚远。考古出土资料显示,铜釜甑流行于西汉中晚期,东汉时期比较少见,东汉以后偶有发现,最终被铁器所取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