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时间:2020/1/19 14:03:21
活动地点:徐州博物馆学术报告厅
年龄要求:年龄不限
主讲人:刘志贤
地 点:徐州博物馆学术报告厅
时 间:2020年1月19日(周日)下午14:00—16:00
节 气:大寒 (2020年1月20日)
适合人群:书法研习爱好者(年龄不限)
大寒,是中国传统二十四节气中的最后一个节气。兹大寒一过,新一年的节气就又轮回来了。大寒虽然寒冷,但因为已近春天,所以不会像大雪到冬至期间那样酷寒。这时节,人们开始忙着除旧饰新、腌制年肴、准备年货和各种祭祀供品、扫尘洁物,因为中国人最重要的节日——春节就要到了。
徐州博物馆从这个冬去春来的节气开始,就要开启2020年度重要的一项系列课程《国潮汉风:二十四节气里的中国汉字》啦!课程将以全年二十四个节气为时间节点,以汉字的起源和演变为主线,开设概论、甲骨文、金文、小篆、汉隶、封泥、篆刻、魏碑、楷书、行草、古籍和汉字艺术等12个专题24场课程。
集甲骨文印“春夏秋冬”
集甲骨文印“大寒”
集汉简印“大寒”
讲座内容简介:
你知道汉字是谁创造的?你知道历代汉字总共有多少吗?本期讲座刘志贤老师将通过汉字“三大特征”及其发展史上“三件大事”,综述汉字的起源、汉字的造字方法、历代字体的演变以及汉字在世界文字之林中的重要地位。
什么是象形字
主讲人简介:
刘志贤,1960年生,又名至贤,号冷眼斋。山东省枣庄市人。副教授,篆刻家,中国汉画学会会员,徐州甲骨文研究会会长。长期从事甲骨文和汉文化研究,2001年,现代刻字《玄牝之門》参加中国书法家协主办的“全国第四届现代刻字展览”;2004年,中华全国总工会授予“五一文化奖”;2005年,中华铁路全国总工会授予“火车头职工艺术家”称号;2019年,撰写完成学术专著《释纹解字》。
小编在和刘志贤老师交流过程中,深深感受到刘老师对汉字的痴迷和喜爱。他把“汉字”做朋友,去理解甲骨文的结构,去研究汉字的变化,为制作封泥去河边寻找泥土,为教小朋友课程精心制作教材。用他自己的总结“雅兴忽来,喜捉刀治石、斩砖成砚、克隆封泥、仿制碑版;教书之余,辄把玩残砖断瓦、观赏良石精搨、品味楚风汉韵;吾乡吾土,赐之厚矣!”正是对故土的热爱、对文化的热爱,让刘老师与金石文字结缘,三十余年来深入钻研。
课程导读
世界四大文明古国——古巴比伦、古埃及、古印度和中国,并先后产生了“四大古老文字”:(1)5500年前两河流域(伊拉克境内)苏美尔人创造的楔形字;
(2)5000年前尼罗河流域古埃及人创造的圣书字;
(3)4000年前印度河流域古印度人创造的印章文字;
(4)3300年前黄河流域殷商人创造的甲骨文。
2017年11月24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网站发布消息,我国申报的甲骨文顺利通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记忆工程国际咨询委员会的评审,成功入选《世界记忆名录》。
甲骨文、金文“公”的造字过程
甲骨文上两竖或八字,是大腿内侧轮廓——“公”乃裸男“龟头”之特写。史前岩画和彩陶中,“男露其牡”现象屡见不鲜。
金文“公”字原型
字体演变:
(1)甲骨文:是商周时期刻在龟甲、兽骨上的古文字。
包括两类:(1)殷商甲骨文;(2)西周甲骨文。
(2)金文(钟鼎文):是商周时期铸(或刻)在钟鼎等铜器上的古文字。
包括两类:殷商金文、周代金文。
(3)古文(战国古文字)
(4)小篆:包括两类:秦篆、汉篆。
秦诏版:“廿六年,皇帝尽并兼天下……” 秦封泥:“皇帝信玺”“乐府”
(5)隶书:
1、古隶——指战国秦简牍文字、西汉早期简帛文字。
2、今隶——指西汉中期之后的汉简、汉碑等文字。
战国《云梦睡虎地秦简》
东汉《曹全碑》拓片
楷书、行书、草书……
字体演变举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