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汉文化学术资源网
您浏览位置 - 首页 - 资讯 - 文明创建
文明创建

内容详情

← 返回列表

【内部管理】徐州博物馆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

       徐州博物馆是徐州地区唯一的综合性博物馆,国家二级博物馆、全国人文社会科学普及基地、江苏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普及示范基地,是江苏省最具特色和影响力的博物馆之一,是徐州文化遗产保护与展示的重要窗口,也是市民及中外游客了解徐州历史文化的重要场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博物馆事业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国家文物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江苏省“十三五”文物事业发展规划》,编制本规划。本规划主要阐明“十三五”期间徐州博物馆事业发展目标和工作重点,是未来五年本馆事业发展的重要依据。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加强文物保护的重要论述精神,紧紧围绕“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文物工作的指导意见》,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文物工作方针,秉持正确的文物保护理念,深入挖掘和阐发文物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和时代价值,传承发展优秀传统文化,全面提升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努力走出一条符合国情的文物保护利用之路,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更大贡献。
      (二)基本原则
       1、坚持以人为本。把以人为本作为博物馆事业加速发展的基本理念。树立博物馆文化资源属于人民、博物馆文化发展依靠人民、博物馆文化成果惠及人民的理念。把人才队伍建设作为博物馆事业科学发展的关键环节。鼓励公众参与博物馆事业,维护博物馆文化资源共享的公平,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2、坚持保护文物。把保护文物、传承文明作为博物馆事业加速发展的根本。建立科学保护文物的长效机制,推进文物的抢救性保护与预防性保护的有机结合。加强文物的日常保养,监测文物的保护状况,改善文物的保存环境,确保文物安全和永续传承。
       3、坚持提高质量。注重博物馆内涵发展,提升服务。注重文物保护模式和利用途径的创新,注重博物馆工作的制度建设,强化藏品保护研究和博物馆学术研究,创新展示教育传播的内容、形式、手段,有效提升博物馆管理的精细化、规范化和信息化水平,提高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质量。
       4、坚持创新发展。通过改革来实现内部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创新,不断增强发展的内在动力和生机活力。积极探索顺应时代发展要求、符合现代博物馆发展规律和徐州实际的博物馆管理体制。进一步深化内部人事制度、分配制度等改革,完善选优用优、注重实绩的激励机制,激发干部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不断增强发展活力,提高服务社会的能力和水平。

       二、发展战略

        (一)合理定位,寻找自身在不同层次、不同领域的优势,强化特色的办馆理念,争创一流,充分发挥政策指导和资源配置的作用,造就高水平的博物馆。

        (二)加强能力建设,创新发展理念和运行模式,使博物馆“发掘和保护”“教育和研究”“开放和服务”三种内在职能统一化、组织化,大幅度提升专业化水准。
        (三)发挥人才支撑作用,加强博物馆领域的基础性研究,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建设高素质人才队伍,增强博物馆事业发展的创新能力。
        (四)改革博物馆发展体制机制,按照文化体制改革总体要求,完善博物馆管理体制,创新博物馆激励保障机制,营造博物馆可持续发展的法律制度与社会环境。
       三、发展目标
       总体目标。建立和完善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覆盖广泛的文物传播教育体系,结构优化、素质过硬的人才队伍体系,创意精巧、适应市场需求的博物馆文化产业体系,全面加速博物馆事业的发展步伐。使徐州博物馆管理模式标准;社会服务优良;陈列展示精美;文物收藏丰富;文化产业兴旺;人才建设合理;具有地方特色和区域影响力,创成国家一级博物馆。
       四、博物馆事业发展的主要任务
       “十三五”期间,徐州博物馆将紧紧围绕基本职能,从博物馆基础建设、文物保护、宣传服务以及共建共享模式探索方面,确立六项主要任务。
      (一)完善特色收藏体系
       1、充实特色历史藏品。以汉代文物、反映地方历史的特色文物为重点,积极开展征集工作,力争藏品量有较大增长,完善特色鲜明的藏品体系。
       2、积极拓展征集渠道。建立健全相关制度,确保充分发挥考古发掘、购买、捐赠等传统征集渠道的作用,同时根据社会新形势,探索新的征集途径,有效扩大收藏规模。
      (二)加大文物保护力度
       1、推进历史文物与考古标本的保护修复。以玉石器修复为重点,陶器、铜器以及铁器等质地文物的修复工作同步跟进,同时提高考古标本的养护水平,努力打造综合性、有特色的文物修复基地。
       2、开展馆藏文物预防性保护工作。建立完善馆藏文物保存环境监测系统与微环境调控设施,配置珍贵文物囊匣、文物保护检测、修复设备。
       3、不断拓展考古业务领域。积极配合基建工程,开展各个时期的考古发掘和钻探工作;加强与其他科研院所的合作,实现跨地域、跨学科的考古业务拓展,建立一支高水平的专业考古队伍。规划建设徐州考古工作基地,提升徐州考古在全省乃至全国的影响力知名度。
      (三)提升陈列展览水平
       1、加强原创性展览的策划和推出。利用馆藏文物资源,策划具有徐博特色和徐州地方特点的原创性展览,积极向外推送,打造创造文物外展品牌,将徐州历史文化推向世界。
       2、提高引进临时展览的水平。积极开展馆际交流,确保每年引进2个以上国内高端展览;加强国际合作,争取每年引进1—2个国外精品展览;逐步建立临时展览的准入制度和策展人制度,确保临展质量,塑造徐博临展品牌。
      (四)强化教育推广服务
       1、丰富社会教育活动项目。以国际博物馆日、全国文化遗产日等节日为契机,策划相关主题社教活动;继续深化“古彭寻踪”“徐博讲坛”等服务品牌,探索新形式,进一步提升教育服务能力。
       2、探索文创产品的开发与经营。继续探索博物馆商店经营的有效模式,提高文化产品的自主开发能力,做好博物馆参观最后一站的服务。
       3、积极开展学术研究工作。建立有效机制促进博物馆开展课题研究,定期组织举办高质量的学术会议,发挥《淮海文博》学术交流平台优势,不断加强博物馆的社会服务与自身宣传能力。
       4、加大媒体网络的宣传推广。继续加强与报刊、电视台、网站等新闻媒体的联系,建立全方位、多渠道的立体式宣传网络,扩大博物馆活动的推广宣传与博物馆的社会影响力。
      (五)加快数字信息建设
       1、推进新技术应用。利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处埋等先进技术,推动博物馆内重要信息系统的互联互通、资源共享和业务协同,实现文化遗产资源的深度挖掘和利用。
       2、完善数据库建设。以馆藏文物数据库资源为基础,完成特色数据库建设,逐步向社会公开藏品信息,实现藏品信息资源社会共享。
      (六)探索社会共建机制
       1、完善法人治理结构。积极贯彻博物馆理事会制度,发挥理事会作用,优化博物馆管理模式,强化博物馆的公共性,促进依法办馆、科学发展。
       2、积极寻求社会共建途径。加强与高等院校、中小学和旅行社等机构的合作,通过志愿者队伍及博物馆之友等组织建设,进一步实现博物馆的社会共建。
       五、十大工程
       根据博物馆“十三五”期间的发展目标与主要任务,落实到具体工作中,确立开展以下十大重点工程。
      (一)藏品体系完善工程
       积极争取专项征集经费,重点征集代表徐州地方特色的各类文物,加大征集力度,进一步完善馆藏文物体系,为博物馆的陈列展览等各项工作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
      (二)出土玉石器保护基地工程
      依托徐州博物馆丰富的馆藏及考古持续出土的两汉玉石器类文物,与中国矿业大学现代分析与计算中心联合开展文物保护及其相关科研工作,系统解决该领域共性及关键科技问题,形成理论、方法体系,成为省内乃至全国玉石器类文物保护研究的人才培养基地、学术交流平台。
      (三)文物预防性保护工程
      实施可移动文物预防性保护工程,建立环境监测系统,运用多种调控手段对文物保存微环境进行有效调控,建立文物保存环境监控后台,形成馆藏文物预防性风险管理机制,并不断提升完善。
      (四)展陈改造提升工程
      徐州博物馆二期陈列改造工程对“金戈铁马”、“天工汉玉”两个展厅进行了改造提升,原有的陈列框架体系和风格色调被打乱,不协调的问题突显。原有展厅建成开放已16年,展柜、展橱设施陈旧,保障文物安全的各项设备老化严重,存在较大的安全风险。实施主陈列楼陈列展览改造提升工程,改造徐州博物馆“古彭之宝——汉室遗珍”“古彭之宝——史河流韵”“偶俑华采”等四个展厅和部分公共区域。
      (五)原创展览精品工程
       加大馆藏文物的展示与利用,挖掘藏品内涵,整合馆内外、境内外优质文物资源,策划本馆和本地区特色鲜明的精品原创性临时展览;同时结合精品原创性临时展览,开展社会教育项目,设计开发与之相关的文化创意产品。
      (六)特色课程教育工程
       对馆藏文物资源、文物研究成果等进行知识提炼和系统梳理,结合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的设置和课程改革目标,针对高中初不同学段开发特色课程,建立博物馆青少年特色课程数据库,将博物馆独特的教育资源覆盖城市,辐射农村地区。
      (七)文创产业开发工程
       积极争取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引导资金,深入挖掘馆藏资源优势,开发品质优良、价位齐全,具有徐州博物馆特色、为观众喜爱的文创产品,满足观众多层次文化消费需求,同时增强博物馆经营创收能力。
      (八)学术研究推进工程
       创办《淮海文博》;出版《徐博学人论丛》学术专著5-10部;整理出版《新沂聂墩汉墓群》等大、中型考古发掘报告;出版《盱眙大云山江都王陵M2出土玉棺修复报告》等系列文物保护修复报告;组织出版《徐州博物馆馆藏文物大系》;编辑出版《王的卫士•华彩之韵——徐州北洞山楚王墓出土彩绘陶俑(修复)展》等展览图录;组织出版《以文化人——徐州博物馆教育课程集萃》等科普读物;举办汉代玉器国际学术研讨会等学术研讨会,并编辑出版研究论文集;组织相关研究课题,推荐申报国家、省、市各级科研课题。
      (九)智慧博物馆建设工程
       充分集成徐州博物馆现有数字化建设基础,综合应用数字化信息采集、数据挖掘等海量数字化资源处理技术、虚拟现实与互动技术、移动互联网等先进技术手段,从藏品管理、文物保护、公共服务等需求出发,全方位构建智慧型信息化系统,提高徐州博物馆信息化管理和服务水平。
      (十)安防系统改造工程
       加强我馆文物安全工作,对安防系统进行全面升级改造。配合创建国家一级馆工作,改造安全防范系统,确保现有技消防设施的正常运转,加强文物安全基础设施建设,改造更新安全技防设施,提高安全防范技术应用水平。
       六、保障措施
       为确保五年发展规划的顺利实施,徐州博物馆将从组织机构、规章制度、资金投入、人才培养方面,大力完善保障措施、推进博物馆事业发展。
      (一)组织保障
       完善法人治理结构,运用博物馆理事会组织,完善博物馆的公共决策与监督机制;强化博物馆决策机构管理职能,加强对博物馆各项工作的领导、指导;发挥监事会监督职能,确保博物馆事业发展过程中各项重大决策的正确以及顺利落实。
      (二)制度保障
       完善《徐州博物馆管理制度汇编》,保障各项工作有章可循;探索机制创新,优化考核体系,加强上级指导、协调和管理,形成有关部门共同支持、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新机制;更新管理模式、运作机制,增强内部活力,创造事业发展的有利环境;加强文物安全督查,建立健全文物安全责任制以及应急应对机制策略。
      (三)资金保障
       积极争取国家、省、市三级财政支持,寻求与博物馆业务相关的专项补助经费;加强文保资金使用监管,不断提高现有文保资金到达率和利用率;加强与社会团体、企业的合作,多方筹集资金,拓展投入渠道;推动文创产品的开发经营,增强自身发展能力。
      (四)人才保障
       健全人才培养体系,根据实际工作需求,定期组织文博专业知识讲座,选送人员参加各级培训进修;充分发挥学术带头人作用,加强高素质人才的引进和业务骨干的培养力度;根据博物馆实际情况,建立有效的学术激励机制,努力打造一支面向现代化、面向未来的高素质人才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