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国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活动主题
保护文物 传承文明
泱泱中华,历史何其悠久,文明何其博大。
文物筑牢文明之基,实证中华文明突出的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
当我们漫步在祖国各地的博物馆中,时常会发出感叹:我们那智慧的老祖宗啊!
1978年出土于徐州铜山县曹山汉墓。该剑通长为109厘米,剑身长88.5厘米,宽1.1-3.1厘米,脊厚0.3-0.8厘米。
剑柄有隶书错金铭文一行:“建初二年蜀郡西工官王愔造五十炼□□□孙剑□”等字。
取样鉴定,剑体组织由珠光体和铁素体组成,层次明显,各层含碳量不同,最高0.7%,最低0.4%,钢含碳量在0.5-0.2%之间,这种工艺使剑身各部位根据实际需要,含碳量各不同,因而剑身柔软、剑刃锋利,属于高阶的“百炼钢”。
剑格内侧上阴刻隶书“直千五百”四字,说明其价值约为1500五铢钱,还是明码标价的高级兵器!
当我们流连于徐州博物馆“天工汉玉”展厅时,会欣赏到一件件制作工艺一场精美的汉代玉器。“汉玉”成为特定名词,代表了一个时代的辉煌。
解玉、琢磨、打孔、取芯、镂空... ...每件玉器的制作都用到了“线切割”工艺。
在当时这种线切割工艺不仅高效而且节省玉石原料。现代研究者采用麻绳、皮毛、金属丝等尝试学习古人的这种工艺,发现制作难度很大,并且远远不如古人制作的精美细腻。古人采用线切割工艺加工坚硬的玉石,其难度超乎想象!
三、汉代流行的“环保灯”
这件铜牛灯出土于徐州睢宁刘楼汉墓,现藏于南京博物院。高26.5厘米,长21厘米,宽14厘米,造型精美,构造奇妙,设计精良。它可拆卸、可调光,环保设计独特又超前。
灯火在圆柱形灯筒内点燃,燃烧时烟尘较大,牛的双角和身体连接形成排烟通道。上升的烟尘在热力推动作用下沿着牛角进入牛的腹身之中,牛腹中存有水,对烟尘进行水解、沉淀。
灯罩上还有一片可手动调节的镂空小门,起到散热、挡风和调光的作用。而这样具有环保功能的灯,汉代不止一件,赫赫有名的长信宫灯、雁鱼铜灯……真是集艺术与智慧于一身!
博物馆里还有很多体现老祖宗智慧的文物等着大家去发现
中国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到来之际
让我们去一趟博物馆吧!
(图片来源:徐州博物馆、南京博物院 撰稿:杜益华 审稿:黄豫民 发布:杜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