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墓地概况
前沟汉墓群位于新沂市阿湖镇前沟村东南1000米处,连徐高速公路北侧。2014-2015年,徐州博物馆组织在新沂地区开展区域系统考古调查,对该墓群进行过考古调查。调查发现,前沟村南部现存有五处隆起的土墩遗存,分布相对集中,每处土墩保存状况不一,地表均发现有砖块、陶片等汉代遗物。
新沂前沟汉代墓地位置示意图
为配合国家连徐高铁建设项目,2018年12月至2019年3月,徐州博物馆(徐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新沂博物馆联合对工程施工范围内涉及到的两座土墩进行抢救性考古发掘,分别编号D1、D2。发掘前土墩地表为麦田,局部已遭到施工破坏。
二、前沟汉墓群D1
D1由于生产建设和土地平整,堆土遭到严重破坏。堆土东西长约50米,南北长30米,残高约0.5米。D1共发现墓葬28座,除一座清代墓外,均为汉代墓葬。根据埋葬方式可以分为两种类型,土坑墓和砖室墓,其中土坑墓7座,砖室墓21座。所有墓葬均开口耕土层下,打破熟土墩以及生土层。墓葬填土大部分为五花土,少数为黄褐色,部分墓葬填土具有明显夯筑迹象。葬具保存情况较差,仅见板灰痕迹。人骨保存较差,大部分已经腐朽,可见少许人骨腐朽痕迹。从人骨残剩痕迹来看,均为仰身直肢葬。随葬品,砖室墓一般放在耳室内,或者脚部。土坑墓随葬品大部分放置于脚箱或者壁龛内。从出土器物和墓葬形制推断,D1墓葬时代从西汉晚期到东汉晚期。
三、前沟汉墓群D2
D2由于生产建设和土地平整,土墩堆土亦遭到破坏, 现D2底部近椭圆形,东西残长41.3、南北残长27.5米,残高2.2米。D2堆土可以分为4层。第①层为耕土层,土色黄褐色,土质较疏松。厚0.5~0.95米,包含有植物根茎和少量灰陶片。第②层为垫土层,土色灰褐色,土质疏松。距地表深0.5~0.95米,厚0.5~0.85米。第③层为垫土层,土色黑灰色,土质较致密。距地表深1~1.8米,厚0.5~0.48米。④层为垫土层,土色灰白色,土质致密,经夯筑。距地表1.5~2.28米,厚0.5~0.35米。②③④垫土内基本无包含物,应该经过筛选,尤其第④层作为整个墩子最下面的奠基土,十分纯净,无包含物,且夯筑十分致密,局部可以看出上面有洒有草木灰痕迹,以达到防潮防湿的作用。
D2共发现墓葬21座,除1座为清代墓之外,其余均为汉代墓葬。现墓葬均开口于耕土层下,大部分墓葬打破熟土墩以及生土层,少部份墓葬完全位于熟土之内。据墓葬埋藏方式可以分为三个类型,即土坑竖穴墓、砖室墓、石椁墓。其中土坑墓18座,砖室墓1座,石椁墓2座。墓葬填土大部分为五花土,不见夯筑痕迹。葬具保存情况较差,仅见板灰痕迹,依痕迹观察,均为单棺无椁。人骨保存较差,大部分已经腐朽,可见少许人骨腐朽痕迹。从人骨残剩痕迹来看,均为仰身直肢葬。随葬品,砖室墓放在脚部一侧,土坑墓随葬品大部分放置于脚箱或者壁龛内。石椁墓则放在脚箱内。从出土器物和墓葬形制推断, D2墓葬时代从西汉晚期一直延续至东汉早期。
四、发掘收获
47座汉墓共计出土文物195件(套),其中D1出土文物71件(套),D2出土文物124件(套)。砖室墓和石椁墓被盗严重,器物组合已不清楚,土坑墓保存较好,器物组合以罐、壶为主,间以陶鼎、瓿、盒等。其中D1M24和D2M18出土动植物遗存,经鉴定,D2M18出土动物骨骼为野兔骨骼未定种,D1M24出土植物遗存为小枣和板栗。
墓葬之间基本不存在相互叠压的关系,仅有少数墓葬存在打破关系,说明这批墓葬时代应该比较接近,且墓地营造之初经过较为严格规划设计。其中D1墓葬全部为东西向,且头向东。D2墓葬全部为南北向,且头向南。其中D2墓葬排列较为规律,呈南北排列五行。一致头向,排列整齐的墓葬,皆表明D1、D2应为汉代家族墓地。D2合葬墓男性墓主皆在右侧,如M1、M6、M7、M9、M11、M21,揭示了以右为尊的丧葬习俗。从目前揭露的封土情况来看,D2整个墩子基本上完整分布①②③④层,墓葬应为先堆筑土墩,然后在土墩之上挖坑建墓,但是不排除后期二次继续堆土建墓的可能性。
五、 发掘意义
近些年来,汉代土墩墓的发现与研究已经成为学界普遍关注的一个重要课题,考古调查和发掘工作表明徐州地区汉代土墩墓主要分布于邳州东部、新沂等地的沂沭河流域。新沂前沟墓群是目前经过科学考古发掘的典型的汉代土墩墓,对于解决徐州乃至苏北地区汉代土墩墓的形成过程、葬俗等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目前研究表明,徐州地区汉代土墩墓有如下特点。
(一)从分布形态上有两种情况,其一:土墩成组连片,形成土墩墓群,如乱墩墓群地表分布有20座以上的土墩,高庄墓群有5座土墩,前沟墓群有5座土墩。这些土墩分布集中,土墩之间甚至互相连在一起。其二:单个土墩,如聂墩墓群、前林墩墓群、宋庄土墩墓、周庙土墩墓等。
(二)从时代特征看,墓葬主要集中在西汉中晚期至东汉时期;从墓葬数量和规模看,由多个土墩组成的墓群土墩内墓葬数量20座左右,单个土墩内墓葬数量较多,达50座以上,墓葬规模较小,多为中小型墓葬。
(三)从土墩形成过程看,堆筑土台或多次垫土是其基本特征,然后再挖建墓坑进行埋葬。墓葬排列有序,方向基本一致。墓葬有土坑墓、砖室墓和石椁墓,墓葬规模均较小。
新沂前沟墓群的考古发掘工作基本厘清汉代土墩墓的形成过程,是徐州地区首次较为完整揭露汉代土墩墓遗存,为研究汉代土墩遗存堆积形成过程、西汉至东汉时期家族墓地制度提供了重要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