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汉文化学术资源网
您浏览位置 - 首页 - 科研 - 考古发掘
考古发掘

内容详情

← 返回列表

土山二号汉墓

        徐州人对土山有着难以割舍的情结,这里曾经是小屁孩团泥弹、摔泥巴的地方,曾经是老人们垒锅炝,搪炉子所需红土的绝佳来源地;这里曾经有工厂、有村庄,是一家几代人蜗居一起、其乐融融的地方。



20世纪30年代的土山



20世纪80年代的土山


        关于土山,徐州人都能讲的出那个“以讹传讹”得来的动听故事,相传秦朝末年,谋士范增助项羽推翻秦王朝,深得士卒爱戴,死后士卒为其负土筑墓,形成土山。而《魏书 地形志》、《水经注》及方志等更是记载土山为高冢戍、亚父冢、范增墓,人们似乎不应该再怀疑土山就是亚父冢。




        然而,上世纪六十年代末一次无意间的取土改写了这一切。




        1969年,居民取土发现一号墓。 
        1970年,南京博物院组织发掘一号墓。 
        1977年,徐州博物馆对土山进行全面钻探,发现了二号墓,并清理了其东耳室。 
        2002年,徐州博物馆发掘三号墓。 
        2004年,徐州博物馆开始发掘二号墓,至2007年基本完成了封土部分的发掘工作。 
        2012年,土山汉墓保护及永久性展示建筑工程完工并对外开放。 
        2014年,徐州博物馆继续发掘二号墓,进入室内考古阶段。 

        2017年,我们将要见证的更多……


        土山汉墓的考古工作从上世纪60年代末至今,已断续进行了近半个世纪。如今的土山汉墓作为徐州两汉文化的重要标志之一,已经成为徐州博物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目前徐州地区唯一一处保存较好且对外开放的东汉诸侯王墓。高大的封土、上千块的墓葬封石、完整的墓室、精美的文物等无一不在昭示着东汉彭城王的王家气派。这里环境优雅,绿树成荫,环游其间,体会历史的厚重和沧桑,不可不谓人生一大乐趣。




        土山汉墓考古挖了啥? 
        有亲们可能会问,土山二号墓发掘从2004年起,已经有13个年头了,就算从2014年起,也夸了4个年头了,挖了啥呢?听小编为你慢慢道来。        

        2004——2007年是土山二号墓发掘的第一阶段。




        2004年,土山二号墓获国家文物局批准正式进行考古发掘,主要是墓室以上封土部分的发掘,这个工作一直持续了近3年的时间,到2007年才算基本完成。与中国古代常见的较为纯净的墓葬封土不同,土山汉墓的封土极为杂乱。其黄灰色夯土中夹杂着大量的汉代筒瓦、板瓦、瓦当、陶器残片及竹木器残片等,更为罕见的是封土中发现了大量西汉时期的楚国封泥(注:封泥作用似今天的信戳,是古代缄封简牍钤有印章以防私拆的信验物,主要流行于秦汉时期)。大量封泥的发现对于研究两汉时期的社会状况极为重要,考古工作者如获至宝,对于封土的发掘细致入微,对于外运土方都要经过多次筛选甄别。到目前为止,土山封土中已获封泥4500余方,包括官印封、私印封及无字封等,时代几乎与西汉楚国相始终。



封泥


       东汉彭城王墓封土中发现大量西汉时期封泥,这是怎么回事呢?早有学者对其进行了研究,认为“土山所获封泥并非其原生堆积,而是经过人力搬运导致的次生堆积”,并进而根据出土大量的西汉楚国群卿、属县官印及大量伴存的建筑构件推断“土山封泥群的原生地点应为西汉楚国的丞相官署”。这事好像挺好玩,感兴趣吗?在《土山汉墓出土封泥原生堆积地点及性质探析》一文中会让你有所思。        
        第一阶段发掘工作为土山汉墓的保护及展示工作提供了依据,随后的几年,土山汉墓进入规划建设期。到2012年徐州博物馆“四位一体”工程完工,土山汉墓成为徐州博物馆的一部分,考古工作有了更好的发掘环境,进入了室内发掘阶段。        
        从2014年开始至今,是土山二号墓发掘的第二阶段。主要有如下重要发现。

        第一,清理墓道。发现墓门外有两道封门设施,北侧一道封门由打磨光滑的长方形块石封堵,紧邻南侧有一道砌筑整齐的砖墙封堵,墓道两侧各有一个耳室,墓道壁上残存有分布密集的长方形浅龛。从发掘情况可以判断,土山二号汉墓有明显的二次打开现象。



封门石墙



墓道壁上的浅龛


        第二,清运墓室上部封石。封石南北纵向成排放置叠压于墓室之上,共有4层,每层16排,每排16—21块不等,总计有1100余块封石。这些封石以方形为主,边长90—100厘米,厚28—40厘米,其表面均有清晰的加工錾痕。一些封石上留有开凿的楔窝,多数封石上留有刻铭,记载着工匠的姓名或封石的摆放位置等信息。因时间久远,加上砖券墓室坍塌,封石多已残断,考古工作者对其进行了大量的修复保护工作。






        第三,清理盗洞。在一个从穿过近20米的夯土、穿过4层封石、进入主墓室的盗洞内,考古发现30余片铜缕玉衣片和两片银缕玉衣片。可以证明,土山二号墓中至少埋葬了两位死者。




        专家们说了啥?

         至此,土山汉墓封土、封石的发掘工作基本完成,即将进入墓室清理工作。正如专家所言“土山发掘工作进入了新的精细化阶段,要做好考古发掘、文物保护、陈列展示、公众宣传等多部门协同并进工作”。2017年3月14日,徐州博物馆组织召开土山二号墓考古发掘专家论证会,请专家组检查前一阶段发掘成果,论证下一步发掘计划。对于土山汉墓这样一个重要的考古发掘项目,会上,专家们都说了啥?




        作为徐州博物馆陈展工程的一部分,土山汉墓考古具有优越的天然条件,发掘本身就是实验室考古。江苏省考古研究所林留根所长说,“简单地讲,将田野发掘搬入室内就是实验室考古,土山汉墓具备这样的条件,下一步发掘进入精细化阶段,必须按照实验室考古的要求来细化规范发掘工作,墓室尤其是回廊的发掘需要多学科合作最大程度提取原始信息。”鉴于考古发掘具有不可逆性,南京博物院考古学家邹厚本先生提出“细化发掘工作的具体操作程序,区域或者模块发掘,争取零失误”。根据土山汉墓将来保护展示和游客参观需求,专家指出土山的封土、封石及墓室等部分是将来为公众展示的主体,应加强保护工作,墓室发掘过程中应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尽可能保留原状,对于重要遗迹现象如墓道两侧的壁龛、墓门券顶等必须要进行现场加固保护。对于土山“边发掘边开放”的理念,专家们一致予以肯定,并建议土山汉墓发掘应拓展思路,建立公众考古项目体系,扩大影响力,宣传徐州两汉文化。洛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史家珍院长提出“土山汉墓公众考古应开拓视野,可以将公众参与的随机性与专业性结合起来,实行志愿者和会员等多种形式。”南京博物院李民昌副院长在总结发言中指出:“土山考古发掘要围绕为公众、为社会服务的目标,要有更高的标准要求,制定详细可行的发掘计划,使土山项目成为展现江苏汉文化的重要窗口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