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汉文化学术资源网
您浏览位置 - 首页 - 科研 - 考古发掘
考古发掘

内容详情

← 返回列表

贾汪土龙山—小洪山两汉墓地

        为配合贾汪境内一大型工地建设,徐州博物馆从今年4月份起,对该工地范围内的三处墓葬群进行了抢救性考古发掘。这三处墓葬群位于310国道北侧、贾汪镇泉河村与官庄村北侧的山麓及两山之间的坡地上,自东向西由小洪山墓地、石猴林墓地、土龙山墓地三处汉墓群组成,相距不远。



发掘现场


        经过连续多日发掘清理,小洪山汉墓群考古发掘目前已经结束,石猴林、土龙山两处汉墓群发掘正在进行中,现出土了一批很有特色的陶制明器以及几块汉画像石。考古队员表示,从墓葬形制和出土器物来看,三处墓葬群整体时间跨度为西汉中期偏早到东汉时期。小洪山汉墓群位于小洪山南麓的断崖周围。据当地村民介绍,断崖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开山采石留下的,当时炸石头就经常炸出来过碎陶片。在这里,考古队员先后发现清理了汉墓约五六十座,是三处汉墓群中墓葬数量最多的一处,分布在山脊、坡地上,较为密集。
        这处汉墓群发现的墓葬多为石坑竖穴墓,也有砖石混砌墓,前者属西汉时期,后者属于东汉时期,是徐州汉代考古常见的墓葬形制。“这里汉墓相对密集,东西两汉都有,甚至出现东汉墓和西汉墓叠加的现象,很可能先后属于不同的家族墓地。”考古队员说,有的东汉砖石混砌墓就修建在西汉的竖穴墓道上方,形成了墓上有墓的特殊情况。
        小洪山汉墓群的出土器物以陶器为主。在考古队驻地,记者见到了这些出土器物,大部分陶器已经破碎,完整的不多,在个别陶器上能看到带有红、白颜色的彩绘图案。从器形上看,有鼎、盒、壶、钫、仓、灶、井、匜、杯、磨、猪圈……这些都是生活实用器物的缩影。
        土龙山汉墓群位于土龙山山顶略偏北一点。这里在发掘前,地表保存着南北向排列着三座封土堆,最南侧的封土堆最大,直径约30米,残高约2.5米,封土四周的石砌墓垣部分裸露在外。经过勘探,这里发现了19座西汉时期的石坑竖穴墓。目前,考古队员正发掘封土堆最大、位置最中心的M13号汉墓。
        这个最大的封土堆已经清理,封土堆下及周围的多座汉墓已经清理结束,在汉墓群中间位置,考古队员特意保留了一面封土堆的“剖面墙”。考古队员介绍说,从“剖面墙”可以看出,封土是经过层层夯制的,土层中间夹杂着修建墓葬时的碎石块层。封土下中心位置的“主墓”M13已经开始清理竖穴墓道口,墓道口东西宽约一米七八,南北长约两米多,深度暂时未知。这个大小在石坑竖穴墓规模并不算大,之所以被称为“主墓”,就是因为位置在中间,而周围的墓葬都是依附于M13埋葬的。考古队员推测,M13的墓主人很可能是在这个家族里有重要位置的长者。
        石猴林汉墓群位于小洪山、土龙山汉墓群之间,和另两处汉墓群位于山麓上不同,这片墓群位于两山之间相对平坦的坡地上。经过勘探,这里有十余座东汉时期的砖室或砖石混砌墓,墓葬大部分在古代被盗扰,墓葬形制多不完整。
        发掘这片汉墓群,考古队员布置了多个10米见方的考古探方,探方中平均往下挖了约半米深,探方中的多处墓葬显露出来,墓室均为东西向。现场可以看到,多数墓葬是用薄石块修建,加上古代被盗扰,很多墓葬已经接近底部,考古人员正在分组清理多个墓葬的淤土。在探方中,有一块雕刻有连弧纹、菱形纹饰的汉画石块,在现场的墓葬用石块中,属于做工比较精致的,考古队员认为,有可能是从别处墓葬“借”用的。考古队员在一个探方中的墓葬前,还发现了一块略微倾倒的石祭台,祭台的一端压在两个探方之间的隔梁下,露在外面的地方可以看到,祭台表面打磨的比较平,上面雕刻有耳杯造型和鱼的图案。
        对于石猴林墓葬群的性质,考古队员认为,应该是一处典型的家族墓葬群,这片墓群对研究贾汪地区汉代丧葬习俗有重要的考古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