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汉文化学术资源网
您浏览位置 - 首页 - 展览 - 临时展览
临时展览

 《风从广州来——清代外销艺术品展》
  •  《风从广州来——清代外销艺术品展》

《风从广州来——清代外销艺术品展》

◇ 展览时间:2021年6月1日-2021年6月24日

◇ 展览地点:徐州博物馆内徐培晨艺术馆

◇ 主办单位:鸦片战争博物馆 徐州博物馆

◇ 承办单位:

展馆介绍


       展览名称   
       《风从广州来——清代外销艺术品展》 
       展览时间
       2021年6月1日-2021年6月24日
       展览地点
       徐州博物馆内徐培晨艺术馆
       主办单位
       鸦片战争博物馆
       徐州博物馆

 

       随着清代“一口通商”政策的实行,广州成为中国唯一对外贸易的窗口,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枢纽。各类名品经广州源源不断转运海外,极大地刺激了本地的工艺品生产,从而导致广东外销艺术品在18-19世纪风靡欧洲。这些产自广东的艺术珍品,因其不仅充溢着传统民族风格和粤地本土审美情趣,还绽放着浓郁的异国风采,在十八、十九世纪的西方逐渐掀起了“中国风”的流行时尚。

       本次展览共展出鸦片战争博物馆藏精品文物119件(套),主要有清代销往西方广彩瓷、广绣、广雕、银器、名片盒、外销扇和外销通草画等。这些展品既反映了清代手工业的高超艺术水平,也是当时中西交往的珍贵见证,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

大航海时代一口通商

1757年(乾隆二十二年),清政府实行“一口通商”政策后,广州成为西方人唯一可以进入中国的沿海口岸。从1757年至1842年,广州十三行成为清政府特许的唯一经营管理中西海路贸易的商行。

具有半官半商性质的广州十三行,在1757-1842年间,是清政府特许的经营海外贸易的机构。18世纪,中国的商品如陶瓷、刺绣、茶叶、漆器等在欧洲极其受欢迎,成为欧洲上流社会争相追逐的舶来品。

外国商人在广州十三行店铺

第一部分  外销广彩

清代,在众多销往国外的瓷器中,广彩是最为耀眼的品类。广彩是广州织金彩瓷的简称,是用景德镇的白瓷胎在广州彩绘烘烧而成,兴起于清代康熙、雍正年间,并流传至今,一直是中国外销陶瓷的主要商品之一。

(一)广彩的特点 

广彩具有绚彩华丽、构图丰满、繁而不乱的特点,因其受五彩、斗彩、三彩、粉彩、珐琅彩等各种彩瓷艺术的影响,发展成独具特色的一种瓷器。

             清代五彩瓷                  

 清代斗彩瓷

 清代三彩瓷    

清代粉彩瓷


清乾隆广彩开光人物故事纹瓷碗

(二)广彩纹饰内容

广彩纹饰题材丰富,主要分为本土人物花卉和国外题材的西方风景、人物和故事等。广彩主要有五大纹饰:人物纹、纹章纹、贸易图、山水纹、花鸟昆虫纹。

二部分  外销广绣

       广绣,是指以广州为中心的珠江三角洲地区民间刺绣工艺的总称。广绣以构图饱满、色彩绚丽、纹理清晰、针法多样等特点享誉中外。       

(一)四大名绣

根据针法风格不同,刺绣可分成不同的技艺流派,最突出的有苏州的苏绣、湖南的湘绣、广东的粤绣和四川的蜀绣。我们将这四种流派合称为中国的“四大名绣”。

 

 苏绣 

湘绣

  蜀绣 

   粤绣

(二)广绣工艺特点

广绣,分为绒绣、线绣、钉金绣和纳纱绣。广绣具有针程讲究、针法多变、层次分明、善留水路、用线巧妙、立体感强等特点。

清广绣喜上眉梢图挂件

第三部分  外销广雕

       雕刻艺术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按雕刻的质体分类,可分为牙雕、玉雕、木雕、石雕、砖雕、骨雕、贝雕等。广雕是指以广州为代表的具有岭南地方特色的雕刻工艺及其制品,其中最负盛名的是牙雕和木雕。

      (一)牙雕
       雕刻技法
       清代广州牙雕雕刻技法与风格自成一体,以镂雕、透雕、浮雕、拼接组合等多种技法而著称。

清代象牙镂雕工艺

清代象牙浮雕工艺

工艺流程

       制作一件牙雕艺术品,需要经过凿活、铲活、磨活三个流程,如果是雕刻有色牙雕品,则又须经过染色这道工序。

19世纪螺钿镂雕描金花卉纹壳象牙内页记事本      

清象牙雕玲珑球摆件

清象牙雕龙纹首饰盒

(二)木雕

雕刻技法

广雕中潮州木雕是重要的一类,这里以潮州木雕为例介绍其雕刻技法。潮州木雕的传统雕刻技法主要有沉雕、浮雕、通雕和圆雕四种。

清檀香木雕庭院人物纹长方盒      

工艺流程

       1、通常要画创意稿,再用墨线勾画放大到木材上;
       2、粗坯是整个作品的基础,它以几何形体概括构思造型;
       3、修光:修去细坯中的刀痕凿垢,使作品表面细致完美;
       4、打磨:根据作品需要,将木雕用粗细不同的木工砂纸搓磨;
       5、着色上光:用一枝硬毛刷、一枝小硬毛笔、一只调色缸。

 

清檀香木雕庭院人物纹名片盒

第四部分  外销扇

       17世纪末,一批精工细作的折扇漂洋过海去到欧洲,惊艳了整个贵族社会,也开启了中国外销扇东风西渐的辉煌时代。1819世纪,广州外销扇踏着这股东风,以其色彩艳丽、纹饰精美、材质多样的风华继续远销海外。

       外销扇的工艺

       18、19世纪,广州外销扇是一种集合多种精细工艺于一体的精美工艺品。

       象牙工艺

       在十八世纪,在广州制作并出口的牙雕制品成为西方商人购买的主要商品,象牙摺扇成为其中最有意义的品类,各式拉丝、透雕、茜色等工艺制作出来的成扇精美无比。

清乾隆中期象牙镂空花叶纹折扇

清黑漆描金骨纸本彩绘人物庭院象牙贴面折扇

描金工艺

漆扇最早外销的时间大约在1790-1830年间,与同时期漆器装饰的家具、盒子外销密切相关。此时的漆扇上已有用于雕刻家族或公司纹章的盾牌,表明扇子用于外销。几乎所有的漆扇都是在广州制造的。

清黑漆描金彩绘人物花卉纹骨绢面折扇

玳瑁工艺

中国加工玳瑁工艺有久远的历史,唐代已有较高水平,并影响到日本;清代又有了新的发展。广州是清代玳瑁工艺的中心,受输入的欧洲玳瑁工艺品的影响发展了玳瑁金属工艺品,此时期出现各式玳瑁制作的成扇,或在其上再进行描金、彩绘等装饰。

清浮雕人物花卉纹大骨玳瑁折扇

 

清玳瑁骨纸本蕾丝花卉纹折扇

累丝银工艺

累丝银扇流行于意天利,在中国仅在乾隆晚期到嘉庆初年(1790-1800)流行过一段时间,是出口扇中最为名贵的一种,用鎏金银丝造成,是较为华丽的品种,更有加上珐琅装饰。此种扇只供观赏而已。

清银累丝花卉龙纹名片盒

第五部分  外销画

       外销画是以绘画的形式记录中国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以及来华西方人在广州的生活贸易情景。在摄影技术尚未出现的年代,前来中国经商贸易、旅游观光的西方人,回国时往往会购买一些绘画作品作为旅游手信和收藏。

19世纪广州生产的外销画种类较多,主要有玻璃画、通草画、菩提叶画、纸本画等多个种类。

通草画

        通草为一种植物,清代中晚期起,广东人始用通草树心切成薄片,代替宣纸创作水彩画。因通草在广东种植面广,通草做纸成本较低,且上色容易,表现力强,经久鲜艳,便于外销,18-19世纪通草画在粤盛行。

       外销画内容写实,题材广泛,反映了当时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是记录晚清帝国社会风情和生活百态的图像资料。

       当年广州的每一种习俗强烈地吸引着西方人,为了迎合西方人的口味,各类社会习俗都被画在通草片上。

清佚名画家绘闹元宵通草纸水彩画

       第六部分  外销名片盒

       名片盒,顾名思义就是放置名片的盒子,是名片出现后的衍生品。在18世纪末以后,随着名片在西方社会被广泛使用,放置名片的名片盒成为绅士淑女、上层人员交往的随身之物。广州抓住这一需求,名片盒在广州大为流行。

       (一)名片盒的特征

       清代外销名片盒兼有实用性和私人定制的特征。在清朝时期,名片盒最大的特点就是实用性。另外,随着中国名片盒在西方国家广受欢迎,一些名士贵族或者大商家为了区别身份,开始采用私人定制,。      

(二)名片盒的分类

于名片盒的分类目前没有明确的界线,按照名片盒材料质地来分,主要有银质名片盒、象牙名片盒、玳瑁名片盒、檀香木名片盒、漆器名片盒、多种材料鑲嵌的复合类名片盒等。

清镂雕人物庭院乌龟鱼蟹纹名片盒  

清玳瑁镶螺钿花卉纹名片盒

19世纪檀香木雕花卉纹名片盒

   

广东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区位优势,加之历史的机缘巧合,使得清代外销品从广州大量销往海外。在这些外销品东风西渐的历史进程中,其蕴含的古老、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给西方社会带去了深远影响。外销品作为一张名片向西方传递了清代的帝国风情,对中西文化的交流和碰撞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次展览,希望通过种类丰富且独具特色的展品,展示广州工匠登峰造极的技艺,更体现广州在近现代对外贸易史上的重要地位。回忆过去,重温历史,让游客们近距离感受中西贸易和文化交流下的中国风尚,并了解其中多姿多彩的变化轨迹。

展厅实景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