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汉文化学术资源网
您浏览位置 - 首页 - 展览 - 常设展览
常设展览

 汉家烟火—徐州汉代文物陈列
 汉家烟火—徐州汉代文物陈列
 汉家烟火—徐州汉代文物陈列
 汉家烟火—徐州汉代文物陈列
 汉家烟火—徐州汉代文物陈列
 汉家烟火—徐州汉代文物陈列
  •  汉家烟火—徐州汉代文物陈列
  •  汉家烟火—徐州汉代文物陈列
  •  汉家烟火—徐州汉代文物陈列
  •  汉家烟火—徐州汉代文物陈列
  •  汉家烟火—徐州汉代文物陈列
  •  汉家烟火—徐州汉代文物陈列

汉家烟火—徐州汉代文物陈列

◇ 展览时间:常设展览

◇ 展览地点:徐州博物馆2F

展馆介绍

      农耕经济是封建社会的经济基础,徐州因其地利人勤的综合优势,“膏壤千里,谷米丰赡,一熟而饱数岁”,为百业俱兴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两汉时期,徐州地区农业稳定、商业兴盛,手工业种类齐全。传统的制陶业和纺织业进一步繁荣发展,采石、制玉、冶铁、铸铜等行业尤为发达,盛极一时,是当时极为繁荣的商业都会。史籍载,西汉平帝时,楚国有11万户,50万人,东汉顺帝年时,彭城国有9万户,49万人,是当时人口高度密集地区之一。
      第一部分 窑火陶烟
      根据烧造工艺和烧成温度的不同,徐州地区出土汉代陶器包括原始瓷器、釉陶器、漆陶器及普通的泥质灰陶或红陶器等。
      原始瓷器胎质细腻,含杂质少,器表施釉,烧成温度高,西汉早期已开始兴盛并广泛出现,至西汉末年逐渐衰落。釉陶器胎料杂质较多,胎体大多为红色,器表施釉,烧成温度低,釉面易剥落,徐州地区釉陶器出现在西汉晚期,东汉时期渐趋流行。普通灰陶器数量最多,部分器表施以彩绘图案,为彩绘陶。漆陶器发现较少,均为陶胎漆器,纹样丰富。
      第二部分 民好农桑
      两汉时期,徐州地区的粮食生产、桑麻种植和蔬果栽培均达到相当高的水平,《徐州牧箴》中有“民好农桑,大野以康”的美誉。在此基础上,马、牛、羊、猪、鸡、犬等家畜饲养业,以及从事农副产品加工的纺织、酿酒、编织等业也得以极大发展。
      出土文物中,形式各异的仓、灶、井、磨、猪圈,丰富多彩的楼阁建筑,憨态可掬的陶塑动物等生活气息浓厚的文物大量出现,,尽显徐州汉代“鸣鸡吠狗,烟火万里”的繁荣与富足。
      第三部分 朝食暮饮
      自彭祖时代起,徐州就有着悠久的烹饪传统,至汉代,饮食文化逐渐形成一定的体系和特色。大量的考古资料表明,两汉时期,徐州地区先民以稻、麦、黍、粟、高粱等为主食,猪、牛、羊、鸡、鸭等肉食品及鱼、螃蟹等水产品广为流行,枣、李、桃、梅、酸枣等各类水果也普遍出现。釜、甑、灶、鼎、壶、罐、盆、卮、染炉、耳杯等炊具、食具发现较多,在徐州汉代画像石中,宴饮图和庖厨图更是以其鲜活的画面内容,充分反映了当时丰富多彩的饮食文化。
      第四部分 钱累商通
      汉代彭城作为楚国(彭城国)的政治中心及经济中心,发达的水陆交通推动了商贸的极大繁荣,西汉时期每年有大批山东、江淮地区的粮食经彭城运往都城长安,各地的商品也汇聚彭城。货币是商品流通的中介,徐州出土钱币数量和种类较多,就数量而言,狮子山楚王墓出土钱币达17.6万余枚,北洞山楚王墓出土钱币重达207公斤,大同街钱币窖藏出土钱币重达1.5吨;就种类而言,徐州汉代钱币基本涵盖汉王朝发行的各类货币。此外,钱范亦有多处发现。
      第五部分 以铁冶富
      西汉武帝时实行盐铁官营,徐州一带冶铁业发达,设有彭城铁官、下邳铁官、沛郡铁官等专门官吏进行管理。在铜山区利国镇汉代冶铁遗址发现有采矿遗迹两处,规模较大。徐州出土铁器较多,以农具、生产工具、日常用器为主,科技检测表明这时铁器已经使用了冷锻、渗碳、淬火、折叠锻打等工艺。狮子山楚王后墓丛葬坑内出土一批铁质容器,有釜、鼎、烤炉、罐等,器形硕大,保存较好,是汉代不可多得的铁器珍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