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汉文化学术资源网
您浏览位置 - 首页 - 展览 - 临时展览
临时展览

 汉画像石上的孔子与鲁礼文化拓片展
  •  汉画像石上的孔子与鲁礼文化拓片展

汉画像石上的孔子与鲁礼文化拓片展

◇ 展览时间:2023年4月1日—2023年4月21日(逢周一闭馆)

◇ 展览地点:徐州博物馆内徐培晨艺术馆

◇ 主办单位:徐州博物馆 济宁市博物馆

◇ 承办单位:

展馆介绍


展览名称

汉画像石上的孔子与鲁礼文化拓片展

展览时间

202341日—2023421日(逢周一闭馆)

展览地址

徐州博物馆内徐培晨艺术馆

主办单位

徐州博物馆

济宁市博物馆

 

  

       济宁,是“孔孟之乡 运河之都”,素有“天下汉碑半济宁”“济宁汉画甲天下”之盛誉。境内汉碑藏量全国第一,汉画像石2000余石,内容包罗万象。

       徐州博物馆与济宁市博物馆联合举办《汉画像石上的孔子与鲁礼文化拓片展》,精选济宁市博物馆150幅汉碑、汉画像石拓片,在徐州博物馆进行展出。本展览立足汉碑汉画内容,以碑刻文字和图像为载体,展示两千余年的“鲁礼”文化,以期观众通过展览,领略独具魅力的传统礼仪文化。  

第一部分

汉画像石

       汉代画像石是汉代地下墓室、墓地祠堂、墓阙和庙阙等建筑上雕刻画像的建筑构石。汉代人以石为地,以刀代笔,描绘出汉代现实生活、丧葬习俗和宗教信仰等方方面面,表现出大汉王朝强盛雄浑的国风和博大开放的胸怀,画风质朴、主题鲜明、富有民族特色,被誉为“汉代历史的画卷”。画像雕刻内容包括现实生活、神仙祥瑞和宇宙天界。反映出汉代人的宇宙观、升仙思想以及享受美好现实生活的强烈愿望,其中既有崇尚儒家出仕致用思想下积极的入世思想,又包括道家神仙学说影响下的升仙幻想,妙趣横生地描绘出汉代的神仙信仰和理想追求。

       济宁汉画像石的题材内容十分广泛,大致可以分为神仙传说、历史故事、社会生活三类;艺术风格以质朴厚重见长,古风盎然。济宁市博物馆画像石古拙朴素,极具抽象浪漫之美;邹城画像石夸张大胆,雕刻大刀阔斧、粗狂豪迈;微山画像石雄浑苍健,独具阳刚之美;嘉祥画像石精致细腻,线条流畅飞扬。前人有云:“唯汉代艺术,博大沉雄”,“唯汉人石刻,气魄深沉雄大”!

第二部分

鲁礼

       鲁礼,学术界广泛认为是鲁国的礼法或礼仪制度。鲁国作为周朝的同姓宗邦国,肩负着传播宗周文化,推行周朝礼乐的使命。周礼作为社会的典章制度和道德规范,在鲁国得到最为系统、严格的传承,周礼尽在鲁,各国诸侯了解周礼也往往到鲁国学习。

        “鲁礼的形成有其历史渊源,从西周建立到春秋诸侯争霸,再到战国群雄并起,周王室王权逐渐式微,各诸侯国也由开始的尊王发展到后来的政由方伯礼崩乐坏,周礼在各诸侯国的推行与遵循也渐行渐远。但是,鲁国在这一社会变革中,却一直秉持着周礼,并逐步吸收、借鉴、发展了自成体系的鲁礼。 鲁礼因袭周礼,二者之间存大同而小异,鲁礼内容极为丰富,涉及到社会生活的所有方面。其内容包括吉礼、凶礼、宾礼、军礼、嘉礼五礼,另外还有殷礼、夷礼、王礼这一区别其他诸侯国的礼制内容。

第三部分

汉代碑刻

       汉碑是汉代人用以表墓、追颂死者生平事迹或祭祀神灵等重要行为的原始石刻文字,是研究汉代人生活习俗、思想意识以及历史事件、文字演变、书法艺术等方面的重要文物资料。济宁汉碑既有雍容华贵的庙堂艺术极品,也有率意纯真的民间作品。其书体艺术或鸿篇巨制、庄严肃穆,或信手挥洒、轻松活泼。这些汉碑不仅彰显“大汉气象”的共同性,而且富有个性特点,呈现出瑰丽多彩的艺术神韵和文化魅力,具有极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

       济宁汉碑,虽经历史沧桑,佚失不少,但保留至今的仍有38种之多。在济宁范围内,其中曲阜孔庙20种、济宁市博物馆汉碑室10种、邹城孟庙2种、嘉祥武氏祠4种、汶上1种、微山1种。在这些碑刻中,西汉碑刻8种,东汉碑刻30种,占全国汉碑总量的半数以上,素享“中国汉碑半济宁”之誉。

展品欣赏

泗河捞鼎 东汉

丧葬图 东汉

迎接车骑 东汉

车马出行 东汉

孔子见老子 东汉

除蛊三阙格斗 西汉

仙人出行 东汉

泗河捞鼎 东汉

舞乐骑虎击鼓 东汉

西王母 东汉

东王公 东汉

莱子侯刻石 西汉

荆轲刺秦王 东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