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览简介
策展人:马凯臻
开幕式时间:2017.10.28上午10:30
展览地址:徐州博物馆内徐培晨艺术馆
主办:江苏师范大学、徐州博物馆、徐州青年美术家协会、徐州市设计艺术家协会
世俗的念
马凯臻 | 文
王瑞芹从世俗的角度观察世界,理解世界,念及世界,她的作品因此而了无形而上的痕迹与腔调,比如,尽管她倾心描述尘间之外的物象——佛手与莲花,但那分明与她的另一带有世俗美丽的人物系列一样,满满的都是对世俗阳光的孜孜念及。我想,有人下笔世俗却可以尽脱世俗泥淖。王瑞芹恰相反,她着意禅心却又不经意带出了邻家女子的世俗俏丽。禅意与世俗,王瑞芹在这两类的情绪表达之间,居然可以自然游走而绝无气质与精神上的阻隔。她笔下柔若无骨的佛手与筋脉飘忽的莲之花瓣堪比她以另一心情描述的如花女子;而这些活在世俗的美丽生命,又恰如相依如一的佛手与莲花的清丽超世。
这一足以令人品味良久的安禅却不入道的情调氛围从何而来?
想起我为学生开讲《民间工艺美术欣赏》之前,曾向王瑞芹借过一摞色彩漂亮的土布,及一顶绣有“凤穿牡丹”图案的童帽作为教具。土布是少年时的王瑞芹所织,经纬细密,色彩艳丽;童帽则是她的母亲巧手绣制,造型生动,彩线穿梭自由针针到位,是我见到的最好的刺绣原件之一。没错,幼年乡谣似生活的滋润与养成,早已为王瑞芹铺就了不可更改的浓浓底色,并成为其出发的原点,以致今天,王瑞芹与这一原点的牵扯仍在,即使她在作品中着意烘托一番脱尘超世的境界,也难免不带出乡间才有的丝丝温暖。
王瑞芹的作品皆被组织进花、女孩与女性色彩明确的佛手等等视觉符号,加之表达语言长于没骨,用色简澹,香粉弥漫,质感藏于稚态,这便愈加浓酽了画面的女性色彩,但是,女性色彩并不等同于女性意识。因为,我们在王瑞芹作品的题材选择、空间置陈、色彩渲染、氛围营造、形象情态等方面,看不到王瑞芹于性别反思中的性别确认,看不到她内视自观的些微自觉,更看不到时代、社会与历史的任何强加。王瑞芹于漫不经心的细笔勾勒,叠色点染之中抹平了所有冲突性的张力感。从传统绘画的角度讲,这种世俗之念不是缺点,相反,这倒使她的作品有了一种脱离了诸般主义宣称,回归生命原点的纯净感。
写到这里,我又想起王瑞芹细密织造起的彩色土布与她母亲精工绣出的“凤穿牡丹”。怎么会屡屡想起?一脉相承!今天的王瑞芹当然今非昔比,她走出了封闭的家乡,走进了艺术院校,本科生、硕士生,一路走过成长为执教艺术的高校教师,然后又走出国门问学于西方文化。但是,那个会织布的少年王瑞芹与今天作为硕士生导师的王瑞芹,身份变了,底色未变;观念多元了,单纯的生命原点清晰可辨;皈依禅境的精神生发了,世俗的精神系统仍一脉相承。
所以,当我受命来写这样一篇文字的时候,脑际跳出的四个字便是:世俗的念。
2017年9月25日晨于徐州绿地
画家个人简介及参展经历
江苏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 、硕士研究生导师,艺术设计系系主任
2007年 硕士研究生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美术学院
2011年 于南京艺术学院做访问学者
2014年 于美国密苏里大学做访问学者
江苏省装饰艺术作品大赛金奖
南京三人联展。
全国首届徐悲鸿奖中国画展。
江苏师大美术馆个人展览。
全国第二届徐悲鸿奖中国画展。
徐州雁南文化会馆个人展。
济南大明画廊个展。
时代风华第一届、第二届——江苏高校优秀美术作品展
汉风墨韵南京展
彭城画派进京展
美国密苏里哥伦比亚《东西——对话》联展
全国高校教师作品展
南京第三届国际美展
汉风墨韵西安展、南京展
第二届江苏美术奖作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