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汉文化学术资源网
您浏览位置 - 首页 - 展览 - 临时展览
临时展览

 高中华作品展《花枝?招展》
 高中华作品展《花枝?招展》
 高中华作品展《花枝?招展》
 高中华作品展《花枝?招展》
 高中华作品展《花枝?招展》
 高中华作品展《花枝?招展》
 高中华作品展《花枝?招展》
 高中华作品展《花枝?招展》
 高中华作品展《花枝?招展》
 高中华作品展《花枝?招展》
 高中华作品展《花枝?招展》
 高中华作品展《花枝?招展》
  •  高中华作品展《花枝?招展》
  •  高中华作品展《花枝?招展》
  •  高中华作品展《花枝?招展》
  •  高中华作品展《花枝?招展》
  •  高中华作品展《花枝?招展》
  •  高中华作品展《花枝?招展》
  •  高中华作品展《花枝?招展》
  •  高中华作品展《花枝?招展》
  •  高中华作品展《花枝?招展》
  •  高中华作品展《花枝?招展》
  •  高中华作品展《花枝?招展》
  •  高中华作品展《花枝?招展》

高中华作品展《花枝?招展》

◇ 展览时间:2017年11月18日

◇ 展览地点:徐州博物馆内徐培晨艺术馆

◇ 主办单位:江苏师范大学、徐州博物馆、徐州市美术家协会、徐州市青年美术家协会

◇ 承办单位:

展馆介绍


展览简介

策展人:马凯臻
开幕式时间:2017年11月18上午10:30
展览地址:徐州博物馆内徐培晨艺术馆
主办:江苏师范大学
           徐州博物馆
           徐州市美术家协会
           徐州市青年美术家协会


《花枝·招展》的生命姿态

马凯臻

        《花枝·招展》是高中华继《花问·问花》之后的又一次油画个展。两次展览有着一脉相承的关联性。

        我在《花问·问花——高中华的油画作品解析》一文中说:高中华“似乎更有兴趣囿于私语领域里的游荡;高中华的率性不是体现在生命情绪的张扬,相反,是生命边界的内敛。”

        《花枝·招展》是一个标志,它意味着高中华完成了一个过程,即高中华已有了从“生命边界的内敛”中突围而出的自觉,她由紧张而纠结的灵魂内视,转为欢愉而兴奋地向外观察。这个转折当然很重要,它昭示高中华对花枝招展的外界世界不再仅仅是条件反射式的内敛生命,在自我护佑的蜷曲中,酝酿种种困惑与焦虑,随后便是情绪化地释放并铺陈为她所专属的图式样貌:“扭曲却是热情的笔触,宣泄着冷漠、焦虑与诡异;下意识自我护佑的蜷曲人体,让孤独与内敛中,显现着情色的性感与世俗的欲望。”(《花问·问花》)

        《花枝·招展》中,朦胧可见高中华开始直面时代、生活与事业带给她的种种犹疑、困惑。她有意无意地调整着目光的瞥向,以阻止习惯性的情绪发酵。有意中,她情愿被大自然中的粉艳桃花、梨花、荷花牵扯而去;无意中,她又浑然不觉地撞进了歌舞升平且同样是花枝招展的“舞场”。“舞场”是个有趣的寓体,浮华、泛情、高雅、俗艳、喧嚣与狂热,它几乎就是一个时代的典型征候。“舞场”不但透视并还原了一个宏大、香艳、却是嘈杂的外部景观,而且还与高中华之前的《花问·问花》构成了由内到外,由外到内的呼应与联结。不错,起码在我看来,在《花问·问花》与《花枝·招展》中间,由本能与理性编织建构而成的两类完全不同的花枝,却摇曳出了既相同又各有异趣的生命姿态。

        《花枝·招展》让我们看到了从《花问·问花》以来发展至今的漫长线索。比如,最能彰显高中华艺术才情的速写,如果仅仅将其看视为一种基本技能或是收集创作素材的手段,那就有失偏颇了。其实,这些速写已经严重摆脱了遵从客观对象的“写真”,而进入到了表现性的“写心”层面;再比如,那批尽情招展的各类粉艳花枝,其实正是高中华下意识将视线由内向外牵引的由头,我猜度,这批招展的花枝,应该就是导向另一招展花枝的地方——“舞场”的一个过渡。而我感兴趣的正是这一点,不管高中华有无意识到,她都逃脱不了被内心的牵引,而内心的走向又怎么可以挣脱被时代的牵引?

        当然,在本质层面上,《花问·问花》与《花枝·招展》的意义趋向是一致的,因为,它们于不同的方向,即对内部与外部世界的描述中,已然成为一个人的精神存在与发展史,以及我们这个时代的镜像。

 

                                                                                                                                      2017107


高中华 个人简介


1971年生于山东蒙阴

1997年  毕业曲阜师范大学并获学士学位

1997年  任教于江苏师范大学美术学院至今

2008年  毕业天津美术学院获硕士学位

2014年  美国密苏里大学访问学者

江苏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美国纽约哈德逊艺术家协会会员

上海国际女艺术家联盟会员

 

主要展览获奖:

2012年  “第七届西部大地情”获优秀奖(最高奖)

2014年  “南京国际美术展”获铜奖


个展

1998年  “高中华油画作品展”,徐州,江苏,中国

2011年  “高中华作品展”华茂大厦,北京,中国

2013年  “高中华作品展”徐州,江苏,中国

2014年  “高中华油画风景展”临沂,山东,中国

2014年  “花问•问花”高中华油画作品展,徐州,江苏,中国

2014年  “Hudson Center For Creative Arts”高中华油画展,纽约,美国

2017年  “花枝•招展”高中华油画作品展,徐州,江苏,中国


联展

1999年   “99方位--第一站展”,南京,江苏,中国

1999年   “七十年代--架上绘画第一回展”,北京,中国

1999年   “全国美展江苏展”,南京,江苏,中国

2000年   “图象与变异--第二站展”,上海,中国

2000年   “别处”当代艺术家九人展”,徐州,中国

2001年   “巴黎•中国风格展”,巴黎,法国

2001年   “艺术家之屋作品展”,南京,中国

2003年   “江苏省油画展”,南京,中国

2003年   “Art China”,纽约,美国

2006年   “天津美院汇报展”,天津,中国

2007年   “散点的聚焦—2007当代油画作品展”,北京798红鼎画廊,北京,中国

2007年   “天津美院研究生作品展”,天津,中国

2010年   “上海世博会中国艺术周作品展”,上海,中国

2014年   “汉风墨韵”—李可染暨彭城画派,北京,中国

2014年   “纽约亚洲艺术展”Howland Culturai Center,纽约,美国

2014年   “纽约亚洲艺术节” Diaby Ken,纽约,美国

2014年   “纽约皇后之城艺术节”Poughkeepsie 纽约,美国

2014年   “刘顺花开-中国艺术家六人展”Poughkeepsie纽约,美国

2014年   “罗森代尔版画中心展”Rosen Dell纽约,美国

2014年   “波及浦西工作是开放展”Poughkeepsie纽约,美国

2014年   “East West Dialogues”密苏里大学,美国


论文发表

2008年论文《表现主义绘画之衰微 》发表于《美术观察》(核心期刊)

2006年论文《材料特质和艺术精神》发表于《艺术百家》(核心期刊)

2007年论文《美丽的诱惑》发表于《北方美术》(天津美院校刊)

2008年论文《法国新印象主义的回归》发表于《当代学术论坛》

2013年论文《自述》发表于《书画名家》  

2016年论文《多彩的黑色基因》发表于《中国美术报》

2016年论文《浅析汉画像石中的服饰装饰》发表于《美与时代》

2016年论文《德加作品的骨法用笔》发表于《艺术教育》(艺术核心)

2017年论文《夹缝中存在的美国当代艺术》发表于《艺术评论》(中文核心)

2017年论文《殊途同归—中国民间美术和表现主义绘画》发表于《艺术评论》(中文核心)


主要作品发表

2017年作品《红房子一》发表于文艺研究(南大核心)
2017年作品《太行的红房子》发表于文艺研究(南大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