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汉文化学术资源网
您浏览位置 - 首页 - 教育 - 徐博讲坛
徐博讲坛

活动介绍

活动已结束
← 返回列表

徐博讲坛第十七期:《西汉废帝海昏侯刘贺的无奈哀荣——刘贺墓考古发掘的价值和意义》

活动时间:2018/1/24 14:00:00

活动地点:徐州博物馆1F学术报告厅

年龄要求:不限年龄

  主讲人介绍:

  信立祥,北京大学历史专业毕业,1996年在日本东京大学获文学博士学位,国家博物馆研究馆员,国家文物局考古专家组成员,中国考古学会秦汉考古专业委员会主任,国家文物局派驻江西南昌海昏侯墓考古专家组组长。主要著作有:《中国汉代画像石の研究》、《汉代画像石综合研究》、译著《人类文明之谜》等。研究方向:战国秦汉考古、美术考古。

   讲座内容:

  「海昏侯」是近年来的网络热搜词,源于南昌汉代海昏侯国遗址的发掘——据称是中国迄今为止发现的文物保存最好、墓主及主墓内部结构最完整、墓园区及城池区布局最清晰、出土文物品类数量最丰富的大遗址。20165月以票数第一入选「考古界奥斯卡」——2015年度全国六大考古新发现。

  海昏侯,即在位27天便遭废黜的西汉皇帝刘贺。关于他的一生,你了解多少?他的爷爷是雄才大略的汉武帝,奶奶是“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的李夫人,父亲是第一代昌邑王刘髆。后元二年(前87年)刘贺即位为第二代昌邑王,时年五岁。元平元年(前74年)因昭帝死无继嗣,十八岁的刘贺由权臣大将军霍光拥立为帝,成为西汉第九位皇帝,在位仅二十七天,又被霍光发动宫廷政变赶下帝位,成了千夫所指的废帝。在之后的十一年里,他遭遇国除爵夺,在严密的监视下苦熬岁月。元康三年(前63年)汉宣帝将二十九岁的刘贺封为海昏侯,定居鄱阳湖畔。几年后,又因交接不慎、妄议政事获罪,被“销户三千”,成了一个无足轻重的千户小侯。不久,像一片飘落的枯叶,刘贺溘然长逝。《汉书》本传只以“后薨”两个字将这颗黯淡帝星的最后坠落一笔轻轻带过。神爵三年(前59年)刘贺死,“上当为后者子充国;充国死,复上弟奉亲,奉亲复死。”这一离奇事件立刻成为刘贺政敌攻击他的口实,他们认为这是“天绝之也”,主张“暴乱之人不宜为太祖”,建议将海昏国除国绝嗣,并很快得到宣帝批准。这样,刘贺的家人瞬间都成了庶人,再也无权继承和享用刘贺作为列侯的专用财产。这些财产包括刘贺被废后经朝廷恩准继承的刘髆的全部财产。前来“视丧事”的太中大夫将这些财产全部埋入刘贺坟墓中。又由于财产太多,只能修造规模宏大的墓室。

  根据国家文物局专家组意见,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迅速成立考古队,对墓园进行了大规模的钻探和全面揭露发掘,之后又发掘了三座祔葬墓,从2014年开始对刘贺墓进行了重点发掘。经过五年的考古工作,发掘取得重大收获:第一次揭示出西汉列侯的完整墓园遗迹;揭示出了保存基本完好的按照汉家制度埋葬的列侯墓;出土了一万余件具有极高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文物;揭示出由历代海昏侯墓园贵族墓葬区、平民墓葬区和侯国都城遗址组成的保存完好的西汉侯国聚落遗址。

  海昏侯墓内有什么宝贝?墓内为何埋藏如此大量宝藏?考古工作过程中到底有哪些精美的故事?

  国家文物局海昏侯墓考古专家组组长、中国考古学会秦汉考古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信立祥老师将为大家带来精彩演讲。引经据典,深入浅出,结合文献记载,通过对墓葬形制和出土文物的分析,揭示海昏侯墓发掘的价值和意义,还原刘贺看似风光丧事背后的无奈与悲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