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展览时间:2017年5月25日—2017年11月12日
◇ 展览地点:美国纽约华美协进社中国美术馆
序 言
徐州,古称彭城,北扼齐鲁,南控吴越,自古是兵家必争之地。它不仅是秦末农民起义的策源地,也是汉朝开国皇帝刘邦的故乡。西汉初年,高祖刘邦为巩固统治而大封诸侯王,公元前201年又以韩信谋反为由,废其为淮阴侯,将彭城分封给少弟刘交,下辖彭城、东海和薛郡共三郡三十六县。彭城由此成为楚国王侯和达官显贵的聚居之地,历经十二代楚王一百九十余年。依汉制,诸侯王甍逝,葬于封国。徐州分布有十二代楚王的陵墓,现已发现八处十六座楚王或王后的陵墓。
在楚王国的近两百年中,楚王们生于斯,葬于斯,近数十年来的考古发掘,展示了楚王和其皇室成员为自己营造的一个个不可思议的地下世界,繁复的墓葬结构,出土的各类物品,尤其是完整的金缕玉衣,精美的玉器和陶俑等,诠释了楚王们希冀永生的梦。
汉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繁荣且持久的大一统封建王朝。徐州作为我国汉代重要的封国,其汉墓的出土文物充分展示了汉代诸侯国强盛的国力和相对独立性。这一展览将通过这些物品和介绍,来探讨汉代人所热衷的生死观,从其时盛行的厚葬之风,反映时人对来世和永生的渴望。
第一单元 王的卫士
从目前已发掘的11座西汉楚王(后)陵和大量汉墓来看,楚王陵墓一般都有兵马俑随葬,它们多出土于墓葬外的陪葬坑、墓道两侧或壁龛中,分为兵马俑和官俑。尤其壮观的是狮子山楚王陵兵马俑坑,在楚王陵的西侧约400米处,背靠着楚王墓,面朝西而设。虽在早年
因取土遭到破坏,但至少共有5个俑坑。从已发掘者来看,每个坑长度不等,如一号坑东西长27.7米,宽1.3-2米。坑内有两个军阵:前阵有410个轻装步兵俑,后阵有510件重装车兵、步兵俑和一辆驷马战车及一件将军俑。二号坑长27.5米、宽2.2-1.4米,也分前后两个军阵:前阵由830个重装步兵组成,后阵由474件驭手轻车兵士和步兵组成。各坑有驾车马俑、驭手俑、骑兵俑、将军俑、军吏俑、步兵弓弩俑、重装甲胄车兵俑、轻装发辫俑、重装步兵俑等多种形制,应是汉初楚国军队的真实反映。汉代的陶俑大多为灰陶,模制而成,入窑焙烧火候较高。烧制后加白色陶衣,再进行绘彩。彩绘俑因眉眼、须髭、衣纹、装备不一,生动而传神。
俑是中国古代明器的重要组成部分,源自古人“视死如视生”的丧葬观念。为了使死者能在冥世继续如生前一样生活,俑真实负载了古代社会的各种信息,对研究古代的舆服制度,军阵排布,生活方式乃至中西文化交流皆有重要的意义。
汉代时中国历史上雕塑艺术大发展的时期,俑的种类、数量、材质、水平等都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其塑造制作水平已臻完善,风格简朴浑厚,气韵生动,寓意于形。徐州是汉高祖刘邦的故乡,西汉时期共有十二代楚王,东汉时期有六位楚王或彭城王。他们死后均葬在徐州附近,因此形成了目前徐州庞大的汉代墓葬群。出土了大量陪葬的陶俑。
第二单元 永生之梦
汉代人对生死和求仙的强烈意识,形成了营造来世和追求永生的厚葬之风。除了营造奢华的地下宫殿,随葬各式物品和陶俑之外,极其重要的便是形成了玉棺、玉衣、玉面罩、玉枕、玉握和窍塞等完整的丧葬玉组合。徐州出土的西汉丧葬玉尤其精致而别具特色。玉衣,是丧葬玉的极致追求。这种自西周时代(约公元前1100-前771年)从玉面罩开始的玉石葬俗,到汉代逐渐完善。汉代人相信穿着玉衣,且以玉塞塞住九窍,躯体便可不朽而待来世永生。这部分展品围绕目前考古发掘所见最精美的一套金缕玉衣,配合展品中的印章封泥等实物,为了解楚王的身份、葬俗,提供了参照的依据。加之内官侍女和乐伎舞女的陶俑,特别是徐州汉墓中独特的绕衣襟舞女俑,透露了楚王宫内别致的舞乐,展现了楚王们以美玉为饰,以乐舞相伴,安享所期待的永生之梦。
第三单元 玉的神往
石为地骨,美石为玉,玉石乃天地精英所蕴,而被认为具有非凡之力。东汉学者许慎(约58-147)在其开山之作《说文解字》中说道:“玉,石之美者,有五德:润泽以温,仁之方也;勰理自外,可以知中,义之方也;其声舒扬,尊以远闻,智之方也;不折不挠,勇之方也;锐廉而不忮,絮之方也”。此玉之五德说,既指玉又指人,所以周代(公元前1100-前256)的典籍《礼记•曲礼》就说:“君子无故玉不去身”,所以中国俗话说:“玉养人,人养玉”,常年佩戴和把玩玉石,以修身养性,行善积福,颐养天年。对玉石的崇拜,自中国新石器时代始,便用于祭祀天地、缀饰高贵、陪葬墓主。徐州汉玉以楚王和众多贵族墓葬出土为主,其特点是类别全、数量多、玉质佳、工艺精湛,代表已出土汉代玉器材质和工艺的最高水平。尤其丧葬玉器极具特色,如前一展厅所述。这部分将继续介绍徐州出土的西汉时代的礼玉:如玉璧,玉龙;佩玉:如玉璜,玉凤;实用玉器是这阶段的新品种,如玉卮;大型的玉石动物形象如玉豹(豹形石镇)都非常具有特色。
第四单元 事死如生
生命的终结,是进入另一个世界的开始。中国古代的生死观,由是衍变成为死者构筑另一个世界,使其仍然享有生前所拥有和喜爱的一切。“事死如生”的厚葬之风,在古代的商周时,不仅以墓主生前所用器物相随葬,甚至以大量的人马生殉。春秋开始以陶俑替代人殉,但仍有将死者生前所爱之物一起随葬的习俗。有的物品甚至标明物主姓名,以明确物品的所有权,免得在另一个世界发生争执。这一部分陈列的展品,均为随墓主而葬的实用器物。依照墓主生前的习俗,有整个陪葬坑葬有沐浴用品,如展品中由汉代皇宫所赐的沐浴金盘(赵姬沐盘,展品70号),应是墓主生前的爱物。或整个陪葬坑葬有酒具或美酒,如从狮子山楚王陵出土的有“楚糟”等刻铭的铜锺(展品73号)和鎏金铜鈁(展品74号),都为楚王生前喜爱的盛酒器和美酒;其他如铜镜(展品68号)、金带扣(展品75号)、武士铠甲(展品76号)等,这些展品都形象地再现了西汉时人将实用之心爱之物随葬,以实践“事死如生”和期待永生的观念。